講道筆記:〈我不勝於我的列祖〉
主題:必有以利亞的心志
研經範圍:列王紀上 19:1-8
講員:高銘謙牧師
普通話傳譯:周志豪牧師
一、信息大綱
超成功至超失敗的落差(19:1-3)
加密山大勝後,以利亞因耶洗別恐嚇而逃離北國,甚至「退休式」地跑到猶大的別士巴(以色列最南端),離開了他侍奉的場景。
羅騰樹下的求死(19:4)
以利亞說:「耶和華啊,罷了!求你取我的性命,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。」他認為自己無權自殺,只能求生命之主取去他的性命。
兩次天使供應(19:5-8)
天使預備炭燒餅與水,並說:「起來吃吧!你當走的路甚遠。」這水與餅延續了列王紀上17-18章的神蹟記號,肯定以利亞仍是先知的身份。
核心主題
「性命/生命」(nefesh)一詞在十九章中出現 7 次,形成生與死的張力,強調生命的重要性。
以利亞四十晝夜往何烈山,鋪陳他成為「第二摩西」的形象,因摩西也曾四十晝夜不吃不喝領受律法。
侍奉者的耗竭(Burn-out)與今日信徒的對照
講員指出,當侍奉者耗盡甚至求死時,便如同進入了「摩西2.0」的狀態。
二、講道亮點與經文解釋
使者的對比:耶洗別差遣「使者」要殺以利亞,這代表死亡;而耶和華卻差遣「使者」供應以利亞,保全他的性命,這代表生命。
「夠了」一字:以利亞在求死時說「罷了」(原文意為「夠了」),表達他對侍奉的放棄與疲憊;而天使用「你當走的路甚遠」(原文亦含「夠了」之意)提醒以利亞,他已走得夠遠,該是回頭的時候。
水與餅的意義:水與餅的供應延續了列王紀上17-18章中神蹟的記號,肯定了以利亞的先知身份仍被主使用。
四十晝夜行走:以利亞四十晝夜不吃不喝地行走,與摩西在何烈山上領受律法時四十日不吃不喝的經歷平行(出 34:28),預示以利亞將成為「第二摩西」。
三、聖經對照與例證
舊約下甲(創 21)在曠野蒙天使供應
以利亞的經歷猶如「下甲 2.0」,兩者都在曠野(別士巴)經歷絕望,並蒙天使供應。然而,夏甲沒有求死,以利亞卻求死,這是兩者間的關鍵差異。
摩西(民 11:15)、約拿(拿 4:3)亦曾求死
聖經中約有兩位先知曾求死:摩西因百姓的抱怨而求死,約拿因蓖麻枯死而求死。這顯示先知在服事中經歷耗竭(Burn-out)是普遍現象。
梁德仁牧師例子
浸信會神學院1951年畢業的梁德仁牧師,在1960年代末越戰激烈期間,不僅沒有離開越南,反而呼籲華人傳道人投身宣教。他面對生命威脅,卻展現堅毅心志。梁牧師在《過眾人》刊物中寫道:「安全感嘆號。安全問號。到金字塔底做木乃伊或許最安全,但那有什麼意思呢?」這提醒香港教會不應過度追求安全而退出事工,甚至問耶穌釘十字架時有沒有買保險。
講員個人呼召歷程
1998 回應全職呼召遭父母強烈反對:講員在香港大學時回應全職侍奉呼召,1998年世界盃決賽前夕告知父母,父親責罵,母親痛哭並跪下懇求他不要做傳道人。他當時讀到路加福音9:60「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,你只管傳神的道」,感到上帝在說話。半年後,父母在大年初三竟說:「兒子大,兒子世界,你想做就做吧。」
學園傳道會期間自籌經費,短宣哈薩克被辱罵:講員加入學園傳道會後,父母不斷追問何時不再做傳道人,赫然發現他是自籌薪金,並說他「騙了我們好多年」。後來夫妻籌款到哈薩克斯坦短宣,收到信件咒罵他「吸血鬼」,母親也再次勸他不要做傳道人,令他感到羞辱,甚至想退學。
生命中多位「天使」的鼓勵:奇蹟地,講員的父母最終信主,並在他赴英讀博士前受洗。他三歲的女兒在爺爺奶奶受洗時為他們獻花,成為他的「天使」。他的太太也持續鼓勵他,是他的「天使」。這些經歷讓他明白,在求死和「夠了」的時刻,上帝會差派天使大力扶持。
四、行動反思
檢視自己是否停留在「羅騰樹」的狀態──對事奉灰心、想退出,甚至進入「戲劇化的睡覺狀態」,成為「絕緣體」。
敞開心接納神差來的「天使」:一句鼓勵、一份供應,都在提醒我們仍被呼召,只要能喝水吃餅,就仍是先知。
記住:只要尚有生命,事奉就未完;與偶像(巴力)的爭戰仍在進行,侍奉的場景依然凶險。上帝的使者沒有責備或刑罰以利亞,而是供應他,保存他的性命,因為「你有生命你就贏了」。
勇於跨越「安全感」框架,回到神所託付的侍奉場景,不要因追求安全而退出事工或不再支持某些人。
五、金句
「耶和華啊,罷了!求你取我的性命,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。」(列王紀上 19:4)
「起來吃吧!你當走的路甚遠。」(列王紀上 19:7)
六、Take-Home 功課
連讀列王紀上 17-19 章,重溫加密山背景與以利亞故事全貌。
安靜禱告:主啊,我現在哪裡「走得太遠」?求祢指示回轉之路。
寫下三位昔日於低谷中扶持你的「天使」,向他們道謝並為其代禱。
下次研經預告:列王紀上 19:9-18──「微小的聲音」與以利亞的「第二摩西」使命。
"你們往普天下去,傳福音給萬民聽."
馬可福音 16:15
Copyright © 2023 to 2024 Mark1615.org Flat 1207B, David House, 20 Nanjing Street, Kowloon, Hong Kong Tel: (852) 9616-7679